教育资讯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尚必武教授谈中国故事的叙事体系与话语体系

来源:21英语教师网     2024-08-21
8月15日下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特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莅临上海书展现场,做题为“中国故事的叙事体系与话语体系”的讲座。中国故事的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共同反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二者紧密相连、互相成就,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资源,后者则为前者提供传播场域和平台。讲座围绕“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与“讲故事的能动性”,结合叙事学的相关知识,聚焦如何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讲座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主任孙静编审主持。
 

尚必武先从叙事学研究本身出发,将它的研究内容概括为“故事”和“讲故事”两个方面,即“故事”和“话语”。话语不仅是遣词造句层面的语言运用,更重要的是“怎么讲”。为什么有些故事更为人接受,为什么有些人故事讲得更好?尚必武教授援引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的演讲《讲故事的人》,通过莫言列举的一个个例子来看他如何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怎样讲好故事。

尚必武谈到,讲故事不仅能让我们沟通彼此,理解他人,实际上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法宝。中国人应该作为讲故事的人,承担自己的使命。他认为,就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现状来看,目前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思考。

一、谁来讲,即讲述主体的问题。中国故事的传播不能仅局限于国家层面,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及相关文学艺术团体组织,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积极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把握住机会,主动发出中国声音。

二、讲什么,即讲述内容的问题。当前一些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形象,以妖魔化的方式讲述不真实的中国故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叙事的核心在于体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讲述与我们自身体验切实相关的故事,讲述生活中感受的进步和变化,讲述真实的中国,展示中国形象。

三、对谁讲,即讲述对象范围的问题。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文化与学术的故事,国家做了积极的努力,还专门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将我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介绍到国外学界。除了官方的努力之外,我们也要把中国故事讲给更多的民众听,以开放的姿态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四、怎么讲,即讲述渠道问题。目前,我国在讲述媒介的传播能力、辐射能力、技术装备能力和国际化人才等方面与西方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讲述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而智能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不仅使得传播渠道多元化,同时也深刻改变着受众群体对于故事接收的感知和思维方式,对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手段和媒介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参与的场合做起,从身边和他人的交流做起,发挥自己的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五、讲得如何,即讲述效果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中国故事的传播观念和叙事能力以及故事的感召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讲述中国故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仍存在着一定差距。更好地构建中国故事的叙事体系与话语体系有赖于我们共同的努力。

丛书简介:
“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上海文创基金项目。丛书通过梳理研究当代西方叙事学的前沿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翻译其代表性论著,探究当代西方叙事学的发展动因、理论体系和运作机制,梳理各派叙事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出版形式上,采用译本和专著有机结合的方式,搭建中国叙事学与西方叙事学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强中西方叙事学的交流,建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叙事学,促进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和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译丛”是“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