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2021年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高端研讨会举行

来源:“高教社外语”微信公众号     2021-04-27
4月2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科技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1年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高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举行。会议同时面向全国高校外语教师进行了线上直播。

开幕式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马景焘出席大会并致辞。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中国外语》杂志主编黄国文,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俞洪亮、赵雯、向明友,秘书长梁君英及部分委员共同出席。开幕式由教指委委员胡杰辉主持。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致开幕辞。何莲珍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认为本次大会理论与实践结合、形式与内容并举,相信将对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围绕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人才培养、一流课程建设、外语课程思政和教师素质提升等主题进行研讨,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马景焘对教育部大外教指委、电子科技大学一直以来,尤其是本次研讨会筹办期间给予高教社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介绍了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全面提质创新和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关键时期,高教社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尤其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

主旨报告 1

怎样当好新时代的高校教师

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力学与土木工程教授  叶志明

叶志明教授以自身从教40余年的经验积淀为范例,介绍了如何当好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他指出,落实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本学科基本素质、相关学科基本素质、科技人文基本素质和教育方法基本素质。叶教授认为,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应该把育人理念与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日常教学过程言行中就难以践行这些要求,他在教学中就不会认识到课程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引领等对育人的重要作用,更无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师的道德情操、知识水平、专业能力、人格魅力、教学风格等,都是自身素养和能力的体现,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书育人特色,在教学过程的每时每刻践行育人,如此才能实施好课程育人,做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主旨报告 2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大学外语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新动能、新路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俞洪亮

俞洪亮教授在报告中提出,要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建设高质量课程中获取改革与发展的新动能、在融合发展中寻求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新路径。报告比照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外语教学的新特征、新变化和新要求,指出大学外语教师要在践行立德树人初心的过程中淬炼教育教学素养,重点围绕教师的技术与信息化素养、思政与育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创新与改革素养等方面不断学习和提升。俞教授强调广大外语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紧跟时代,在育人过程中既要强调知识、能力,更要强调价值、素养。他在报告中指出,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创新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内涵要进一步拓展,更新知识体系,再构课程体系,更新能力要求,重铸价值引领。

主旨报告 3

转变重构优化,实现启智增慧、培根铸魂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正光

刘正光教授结合主编《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的实践,分享了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思考。他认为,课程思政的基础是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素: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承载教学内容的教材。教材是抓手,是推动和引导教师提高思政意识、增强思政能力、落实思政效果的现实依据与基本保障。但现有教材难以满足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编写宗旨不明确、中西文化内容比例失调、各部分没有形成以育人目标为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贴标签式处理和“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刘正光教授指出,重构教学内容既是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更是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重构的原则与方法有:语言与见识并重、中西文化并置,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以主题统领内容,以活动设计细化主题思想等。他建议广大外语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整合不同教学路径的优势,服务全人教育,培养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新任务。

主旨报告 4

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到外语课程思政研究

《中国外语》杂志主编 黄国文

黄国文教授在报告中勾画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所涉及的重要问题(为什么、是什么、谁来做、何时做、何处做、怎样做),并认为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是外语课程思政”和“怎样做外语课程思政”,他强调了教师在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的“主力军”作用。黄教授通过分析《中国外语》2021年第2期“外语课程建设专号”中的文章,说明了关于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认为首先要认清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投身到教学研究中。他对《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的多元大纲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元素的大纲一方面重视学生外语技能的培养和帮助学生获得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的成长,重视对学生的“全人教育”。

主旨报告 5

大学外语教学范式的学习转向

重庆大学 余渭深

余渭深教授讨论了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基础,中国大学外语教学出现的新格局和新变化。报告梳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联结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特点,提出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的范式正在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余教授指出,在新的范式下,课堂和课外学习、线上和线下学习以及教师日常工作内容和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基于学习的教学范式更看重真实任务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课程的综合性,技术赋能改变了传统,实现了课堂的翻转,符合当代外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报告最后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英语·鼎新篇》的一个单元为例讨论分析了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及建议。

主旨报告 6

关于立德树人之好“剧本”的探索和思考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武艳

武艳副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外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核心和灵魂,需要借助教材这一重要“剧本”来实现。武艳副教授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一单元课文A为例,展开对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探索和思考。报告结合个人课程思政实践中三大困惑与需求,依托教材中核心价值观和语言训练的各大模块,展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内外双线式教学,将思政内涵的理解以及践行方式有机融入具体的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之中。她认为,《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以对教师“惊涛拍岸”的显性声势和对学生“润物无声”的隐性效果,将育人理念全方位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落地落实,从而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教师教得上手、学生学得入心的好“剧本”,让学习有“心”的收获、课堂有“情”的互动、学生有新的自信。

专家论坛

谈“教”论“道”:新时代、新教师、新发展

主持  王海啸  发言  赵雯、向明友、梁君英、陈向京、潘海英

王海啸、赵雯、向明友、梁君英、陈向京、潘海英六位教授就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设置、教师素养提升、教师团队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观点与思维碰撞引发了现场教师的热烈反响与共鸣。

主旨报告 7

提质增效,构建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新生态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胡杰辉

胡杰辉教授的报告从高等教育提质增效的角度,聚焦了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的生态构建。他首先从国家政策、课程学理和课程建设实践三个维度,梳理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大学外语课程提质增效面临的时代挑战。随后从语言学、二语习得、外语教育的生态学转向,讨论了外语生态教育观的理论内涵,并聚焦生态平衡和生态给养两个角度,讨论了课程思政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对大学外语教育生态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胡教授强调,要通过课程思政引领的育人目标变革,推动课程体系与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动态平衡,最终提质增效。他从课程给养的角度,强调智慧学习时代,外语教师要在促进学生在外语教育生态的给养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最后,报告讨论了外语教育生态观视角下新时代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中的资源和活动设计体系。

闭幕式

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主任肖琼作总结发言

肖琼主任指出,本次论坛的七个主旨报告和专家论坛,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讨了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的新要求、新路径、新动能、新发展、新生态,核心就是“新”字,为大学外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肖琼主任强调,课程思政的内涵应该落在育人上,应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重塑教学生态。高等教育出版社将继续携手广大外语教师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i21st.cn   京ICP备13028878号-12